查看原文
其他

发现西昌|中西合璧百年建筑隐于古城街巷

西昌发布 2022-06-18




穿过大通门,在西昌老城的巷子里游走,府街、左营巷、三衙街,一种岁月流转的情愫不经意间就萦绕于心。
  

  

踏过凹凸的青石板路,行走在古城墙前,就像在翻阅建昌城沉甸甸的历史。


    

西昌古称邛都,设立于2000多年前的西汉,明洪武十五年(公元1382年)设建昌府,后改府为建昌卫,清雍正六年(公元1728年),撤销建昌卫建制设立宁远府,置西昌县,西昌之名由此而来。


   

“文化底蕴是一个城市的灵魂。”作为全国文物系统先进工作者的西昌市文物管理所所长马玉萍,一说起西昌市的文物古迹,整个人的表情马上生动起来,如数家珍。



西昌市1992年获省级历史文化名城。市内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有距今600余年,全市2000余处古建筑,保存基本完好的65处,建昌古城目前保存完好有三座城门,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处两点,大通门和安定门。
    

白墙灰瓦的建筑群隐藏在建昌古城的小巷里。灰色的瓦片述说着历史的沧桑,斑驳的墙壁记录着时光的痕迹。
  

  

这是一个超过百年的建筑,但在西昌城的古建筑中,还算是年轻的。不过,百年以上建筑中,具有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,就稀有和珍贵了。


    

位于三衙街的西昌天主教堂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(1908),教堂主体为罗马式,正立面中西合璧。
 

   

教堂正立面分为上下两层,上层面阔五间,为传统三级五山式牌坊墙造型,明间正立面为主教堂牧徽,次间正立面为宗徒圣像,梢间正立面为天使像;下层面阔三间,辟三门。上下两层分割处隔板正面刻有金字以区分上下。


    

下层分上下两个部分。上部明间阳刻金字横匾,次间阳刻金字对联左右对称。下部辟三门,三处红色门楣石刻采用中国传统图案,两侧门楣为二龙戏珠,中门门楣为祥云纹。
 

   

内部罗马式布局,明间设拱廊,次间为平顶,外部中西合璧,多见中国建筑元素,如教堂正立面山墙顶部的鳌鱼、正脊上砖雕飞龙、中式瓦当和滴水、神父楼前的狮子等。
 

  

据介绍,目前西昌天主教堂保存完整,该建筑系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的二级保护点,正在逐级申报文物保护单位。
   


在保护中开发,在开发中保护。未来的西昌旧城区是什么样子的呢?根据《西昌市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》,未来的西昌旧城规划划定了四大建筑风貌分区:即历史核心风貌区、历史城区、都市风貌区和生态新城风貌区。
 

   

其中历史核心风貌区定位为川滇明清水巷风貌,范围划定:北至后营巷,南至上西街,东接滨河路,西邻什字街,总面积约为45.20公顷。历史城区风貌定位为古韵新意、融合共生,范围划定:历史核心风貌区以外的历史城区部分。北至北环线,南至下西街,东接滨河路,西邻老西门街,总面积约为89.69公顷。为衔接新城和老城的重要区域,体现风貌的过渡。
 

   

建昌古城始建年代是洪武二十年,城墙上既有明代的城砖,也有清代乾隆、嘉庆、道光、光绪等纪年砖,这些纪年砖记录了600多年来,历代地方政府对城墙的培修情况。
  

  

站在古城墙上眺望整个西昌城,城墙仿佛将西昌城分割成为两个部分,一边是旧城区,弥漫历史时光故事,像老人深邃悠远的目光,一不小心就会带你穿越千年。
 

   

而另外一边,高楼林立充满现代气息,远处泸山邛海的身影隐约可见,展现着这座山水城相依的田园城市风采。


古城全景图↓…↓…↓请把手机横过来看



  第一次去西昌是打卡,再次去是想念!


目前600000+人已关注加入我们

期待你是下一个!

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


来源:四川日报凉山全媒体中心 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